知行合一
合作单位
序号
学科
项目名称(中文)
申请人
资助文版
原著作者或主编
1
党建•党史
百炼成钢——中国共产党应对重大困难与风险的历史经验
人民出版社
英文
柳建辉 等
2
中国共产党少数民族文化建设研究
魏启荣(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阿拉伯文
李资源
3
哲学
儒释道耶与中国文化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俄文
汤一介
4
从庄子到郭象——《庄子》与《庄子注》比较研究
韩文
康中乾
5
简帛文明与古代思想世界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日文
王中江
6
道家形而上学研究
郑开
7
庄子今注今译
中华书局
土耳其文
陈鼓应
8
儒家中道哲学的历史渊源与当代价值
高等教育出版社
徐克谦
9
当代中国学者视野中的西方哲学
韩震
10
庞秀成(东北师范大学)
11
中国文化精神
潘畅和(延边大学)
张岱年
程宜山
12
吾道一以贯之:重读孔子
北京大学出版社
伍晓明
13
中国国学传统
14
15
回到列宁
南京大学出版社
张一兵
16
中国哲学思想史
张祥浩
17
春秋公羊学史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
曾亦
郭晓东
18
中国审美理论
吴艾玲(东南大学 )
朱志荣
19
中国哲学思潮发展史
任增强(中国石油大学)
张立文
20
理论经济
全球化的政治经济学与中国的策略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邵滨鸿
21
超越市场与超越政府——论道德力量在经济中的作用
西班牙文
厉以宁
22
中国经济发展战略与规划的演变和创新
刘瑞
23
经济增长与结构演进:中国新时期以来的经验
刘伟等
24
2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构建
经济科学出版社
洪银兴
26
经济强国之路——中国经济地位变迁史
兰日旭
27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中国的视点与战略
李晓
28
二次开放:全球化十字路口的中国选择
中国工人出版社
迟福林
29
新结构经济学:反思经济发展与政策的理论框架
尹相国(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
林毅夫
30
大转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马晓河
31
破解中国经济发展之谜
蔡昉
32
全冬梅(青岛大学)
33
应用经济
高速铁路与经济社会发展新格局
林晓言
34
35
论大国农业转型:“两型社会”建设中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研究
陈文胜
36
全球产业演进与中国竞争优势
金碚
张其仔
37
科技进步与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肖文
38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财税政策与体制变革
贾康
39
中国经济改革的大逻辑
法文
张晓晶
常欣
40
村落的终结——羊城村的故事
李培林
41
中国工业化的道路:奋进与包容
42
中国民营企业发展新论
徐永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刘迎秋
43
统计学
中国政府统计数据质量管理问题研究
曾五一
44
政治学
中国新发展理念
国家行政学院编写组
45
“一带一路”关键词
尚虎平
46
当代中国政府
南京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张康之
张乾友
47
唐青叶(上海大学)
48
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
张宇燕
49
当代中国国际政治学研究
50
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之路
郝时远
51
法学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法律发展报告2015:中国法治评估指标
朱景文
52
侵权责任法研究
王利明
53
犯罪论的基本问题
法律出版社
张明楷
54
国际法的中国理论
何志鹏
孙皓
55
中国法治百年经纬
金河禄(延边大学)
郭道晖
56
分配危机与经济法规制
张守文
57
通往法治的道路:社会的多元化与权威体系
林曦(复旦大学)
季卫东
58
以电力产业为考察对象的中日两国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研究
李慧敏(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
李慧敏
59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孕育诞生和发展完善
赵冠男(湖南师范大学)
德文
高铭暄
60
唐代刑事诉讼惯例研究
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陈玺
61
刑法的知识转型(学术史)
王昭武(苏州大学)
陈兴良
62
中国法律制度
李林
63
中华法制文明史(古代卷)
张立新(中国政法大学)
张晋藩
64
社会学
中国文化通论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乌兹别克文
顾伟列
65
天学真原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江晓原
66
学术自述与反思:费孝通学术文集
费孝通
67
中国乡村都市化再研究——珠江三角洲的透视
周大鸣
68
转型期中国社会福利研究
韩克庆
69
中国社会巨变和治理
70
71
孙立新(中国海洋大学)
72
文化反哺:变迁社会中的代际革命
仝亚莉(南京大学)
周晓红
73
另一只看不见的手——社会结构转型
74
75
当代中国社会建设
僧伽罗文
陆学艺
76
中国农村社区建设研究
项继权
77
人口学
大国之路——21世纪中国人口与发展宏观
田雪原
78
中国经济发展的人口视角
79
民族问题研究
西北少数民族多元文化与西部大开发
刘世平(武汉东湖学院)
周伟洲
80
世界是通的:“一带一路”的逻辑
宝花(内蒙古大学)
基里尔蒙古文
王义栀
81
当代荷马《玛纳斯》演唱大师居素普·玛玛依评传
梁真惠(西安外国语大学)
阿地力•朱玛吐尔地等
82
国际问题研究
再全球化:当中国与世界再次相遇
王栋
曹德军
83
能源外交概论
王海运
许勤华
84
琉球冲绳交替考——钓鱼岛归属寻源之一
黄天
85
亚投行:全球治理的中国智慧
庞中英
86
钓鱼岛列岛归属考:事实与法理
王佳佳(武汉大学)
刘江永
87
创造性介入:中国外交的转型
王逸舟
88
王广大(上海外国语大学)
89
中国国家形象与文化符号传播
冯薇(山西大学)
蒙象飞
90
现代国际关系
《现代国际关系》编辑部
季志业
91
中国与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国家关系史
贺双荣
92
林温霜(北京外国语大学)
保加利亚文
93
历史的惯性:未来十年的中国与世界
姜春洁(中国海洋大学)
阎学通
94
中国历史
西夏经济文书研究
史金波
95
黄天著
96
石室写经——敦煌遗书
郝春文
97
《资治通鉴》与家国兴衰
张国刚
98
商代甲骨法文读本
上海人民出版社
王为松
99
中层理论:东西方思想会通下的中国史研究
林香兰(四川外国语大学)
杨念群
100
祖宗之法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邓小南
101
御窑千年
阎崇年
102
天朝的崩溃
茅海建
103
清代财政数字与地丁税研究(17-18世纪)
郭永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郭永钦
104
水道画卷:清代京杭大运河舆图研究
王耀
105
中华文化简明读本
干春松
106
107
葛焱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108
中国传统文化十五讲
金东国(曲阜师范大学)
龚鹏程
109
世界历史
中苏关系史纲:1917-1991年中苏关系若干问题再探讨
沈志华
110
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历史地位
吕卫清(华中师范大学)
胡德坤
111
来华犹太难民研究(1933-1945):史述、理论与模式
潘光等
112
东京审判——为了世界和平
程兆奇
113
日军“慰安妇”研究
于中根(河海大学)
苏碧良
114
考古学
丝绸之路考古十五讲
钟明国(重庆交通大学)
林梅村
115
解读敦煌·敦煌装饰图案
关友惠
116
117
宗教学
赞宁思想及其译经理论之研究
李雪涛
118
中国佛教信仰与生活史
江苏人民出版社
圣凯
119
当代中国宗教学研究(1949-2009)
卓新平
120
西藏佛教发展史略
金明淑(中央民族大学)
王森
121
中国文学
20世纪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在域外的传播与影响研究
张西平
122
中国历代民歌史论
陈书录
123
中国文学叙事传统研究
董乃斌
124
中国古代戏曲理论史通论
潘智丹(大连外国语大学)
俞为民
孙蓉蓉
125
中国民间目连文化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有限公司
刘祯
126
唐诗综论
王峰(长江大学)
林庚
127
中国当代文学主潮
陈晓明
128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顾春(北京工业大学)
钱理群等
129
孟祥春(苏州大学)
130
莫言文学思想
许诗焱(南京师范大学)
莫言
131
中国文学中的世界性因素
陈新宇(浙江大学)
陈思和
132
史记与中国文学
于雯(陕西师范大学)
张新科
133
作者能不能死:当代西方文论考辨
张江
134
南燕(北京大学)
135
人间词话七讲
顾牧(北京外国语大学)
叶嘉莹
136
柳若梅(北京外国语大学)
137
梁晓鹏(青岛科技大学)
138
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研究
孙鹤云(中国传媒大学)
姚建彬
139
外国文学
140
语言学
文化话语研究:探索中国的理论、方法与问题
袁园(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施旭
141
语言符号学
王铭玉
142
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
陆俭明
沈阳
143
金基石(上海外国语大学)
144
葛婧(北方工业大学)
145
文学翻译的理论与实践——翻译对话录
朱琳(华侨大学)
许钧
146
汉语词汇语法论考
滕小春(温州医科大学)
滕小春
147
新闻学与传播学
沉浸传播:第三媒介时代的传播范式
李沁
148
唐代文明与新闻传播
李彬
149
150
中国与阿拉伯:一个中国学者的视角
薛庆国(北京外国语大学)
薛庆国
151
体育学
从长安到雅典——丝绸之路古代体育文化
孙麒麟等
152
管理学
制度经济地理学范式
何一鸣
153
教育学
区域综合改革:中国教育改革的转型与突破
教育科学出版社
刘贵华
王小飞
154
留学生与中国教育近代化
田正平
155
中国教育思想史
朱永新
156
基础教育发展的中国之路
黄忠敬
157
158
越南文
159
艺术学
古代戏曲与东方文化
朱虹(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郑传寅
160
《瓷之色》《瓷之纹》
何佳韦(武汉大学)
何佳韦
161
江南园林论
闫爱宾(华东理工大学)
杨鸿勋
162
中国音乐美学原范畴研究
杨赛
163
中国山水画通史
施佳胜(暨南大学)
卢辅圣
164
解读敦煌・中世纪服饰
麻丽娟(陕西师范大学)
谭婵雪
165
20世纪中国戏剧史
傅谨
166
系列丛书
中国减贫与发展系列丛书(共9册)
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王伟光等
167
艺术中国(共7册)
黄惇等
168
全球视野下的中国文学系列(共5册)
陈思和等
关于我们
——
网站首页 专家介绍
热点动向 活动资讯
资源下载 需求发布
自由论坛
专家在线咨询
王阳明简介
王阳明简介: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
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乱军功而被封为新建伯,隆庆年间追赠新建侯。
联系方式
邮箱:ymxsgxpt@163.com
微信公众号:阳明学在线资源共建共享平台
电话:13970100933
地址: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红旗大道61号(赣南师范大学)
扫描查看手机版网站